■本報 胡俊杰
很多人對李冬的印象是:從外表看,不是畫家,更像一名警察。對此,李冬笑著說,他不認為畫家一定要“梳小辮子、留大胡子”, “藝術家還是要用作品來說話”。也許是鐵路警察的職業(yè)特點使然,李冬的裝束給人一種“雷厲風行”的感覺。對比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,李冬更看重鐵警職業(yè)所帶來的責任感和榮譽感。這一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滲透在他的作品中。
縱觀李冬的繪畫軌跡,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現古建筑的“點性”畫法,到90年代沿著父親李海濤的足跡以海洋入畫,再到2000年之后,眾多公安題材的水墨人物悉數登場,李冬的水墨基調,始終傳遞著一種責任和擔當。
幼受庭訓與對中國古建的精神感懷
李冬的父親李海濤先生是北京畫院的教授,也許受遺傳基因影響,李冬從小對繪畫表現出極高的興趣。但是,父親對他的要求和訓練的嚴格程度,常常超出了他的熱情,令他“苦不堪言”。
“我父親是學院派、科班出身,受蘇聯教學方法影響,而這些教學方法都用到我身上了。在我四五歲時,父親就指導我學習繪畫,入手即用人體解剖學、透視學、色彩學講解,接下來開始實踐,畫速寫、畫素描、畫色彩,訓練量很大。每天起碼要畫五張速寫,畫不完不讓睡覺!崩疃嘈χf。
與以繪畫為閑適消遣的非專業(yè)畫家不同,李冬的繪畫風格一直沿著學院派的步履前進。
1990年,身為軍人的李冬從海軍部隊復員,來到了北京站公安派出所,成為了一名鐵路警察。在繁忙的工作間隙,李冬始終沒有放下自己摯愛的畫筆,并一直在摸索著自己獨有的繪畫語言和表現內容。
2001年,從北京畫院第一屆研究生課程班深造結束的李冬,憑借水墨畫《天井》獲得了文化部頒發(fā)的政府最高獎項“群星藝術獎”。他由此進入了用水墨表現中國古建筑的重要創(chuàng)作階段。
李冬在中國古典建筑題材繪畫中,自創(chuàng)“點”式筆法,探求墨韻肌理效果,用點墨點彩、積墨積彩的繪畫技法營造畫面。作品展現了墨彩的斑斕變化,物象凝重滄桑,強調空間中對光色的渾然體現,形成了獨特的繪畫語言。
為了創(chuàng)作,李冬跋涉于祖國的西北、華北地區(qū),對黃土高原、太行山脈的民居做深入的觀察和研究。他對不同民族各種形式、不同功能的傳統(tǒng)建筑,進行高強度地寫生,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,在此基礎上創(chuàng)作了大量作品,碩果累累。作品《故宮》被釣魚臺國賓館收藏;《天井》被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收藏;《庭》《春暉》《老宅》被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收藏。
李冬的古建筑系列繪畫的意義在于,用藝術語言,提醒人們審視歷史滄桑,銘刻往昔記憶;呼吁人們對中華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拯救,重視中華文脈,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。
子承父業(yè)與對海洋繪畫的積極探索
李冬深受父親李海濤先生的影響。李海濤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研究用中國水墨畫技法表現海洋,是中國海洋畫派重要奠基人。
1986年,李海濤為創(chuàng)作 《海疆萬里圖》長卷,對中國海岸線和各種島嶼進行采風,行程達3萬余公里。在此行程中,陪同李海濤的正是李冬。當時還是憑著介紹信才能住旅館的年代,他們父子拿著中國美術家協會等機構的介紹信,從北至南行走了大半個中國的海岸線,搜集了大量素材。這種有主題的行走,讓李冬對從沿海地區(qū)的民俗風情,到圖騰信仰神話傳說;從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,到不同模式的漁具漁船;從多樣的礁巖灘涂,到花木植被海底世界……積累了大量感性認識。
李冬認為,歷史上諸如清代袁耀的《海市蜃樓》或宋代馬遠的《水圖》以及《八仙過!返壤L畫作品,涉及到的海水多以“魚鱗紋”形式進行表現,就如古代官員蟒袍上的圖案一樣,與真正海的形象距離甚遠,趨于圖案化、符號化、程式化,這種形式貫穿很長的歷史時期,近現代沒有什么改變。海洋繪畫一直是繪畫史的學術空白,大海千變萬化,比江河、湖泊的涌浪成形復雜,繪畫難度大,不像中國歷史上其他繪畫早已趨于成熟。
在李冬的藝術風格和創(chuàng)作表現上,人們可以看到“海納百川、氣吞萬象”而兼收并蓄后的再創(chuàng)造。從大海波濤的形象中歸納出海的筋、骨、肉,他不斷探索創(chuàng)新,將潑墨潑彩、積墨積彩、飛白皴、留白皴、留白法、洗刷法、沖流法等幾十種繪畫技法相互結合,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繪畫語言。
行業(yè)特點與水墨人物的發(fā)揚光大
水墨人物最能體現李冬的擔當精神。作為全國公安美術家協會副主席,李冬經常思考的是怎樣帶領公安畫家群體突出重圍,畫出自己行業(yè)所特有的風貌。他認為,人物繪畫創(chuàng)作是公安主題創(chuàng)作的重要支撐!肮裁佬g創(chuàng)作,一定離不開人物繪畫創(chuàng)作,我也經常進行人物繪畫創(chuàng)作,尤其是公安題材的人物繪畫創(chuàng)作,而人物繪畫又是要求標準最高、最難的一個繪畫類別”。
就傳統(tǒng)水墨繪畫而言,分人物、花鳥、山水三類,人物創(chuàng)作不僅考驗畫家的造型能力,在準確造型的前提下,還要表現出人物的精神特質。而鐵路一線民警的執(zhí)著堅守、默默奉獻,有一大批的典型人物涌現,為李冬人物畫的創(chuàng)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。
2008年,李冬曾專門創(chuàng)作一組反映南方發(fā)生冰雪災害,廣州站鐵路民警全力鏖戰(zhàn)抗冰雪、維護秩序的人物組畫。畫面呈現了抗擊冰雪現場的諸多片段,真實生動,又有強烈的情感渲染。該組畫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,美術界同仁對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給予了充分肯定。
此外,李冬的《姊妹花》《剎那之間》《我們從鐵路來》等水墨人物作品,是他這一系列題材的代表作。
在李冬看來,藝術不只是追求風花雪月格調的美感,更應該承擔其社會責任和“藝術為人生”的使命。不論是古建筑系列作品,還是海洋繪畫、人物組畫,在藝術水準不斷提升的同時,李冬的創(chuàng)作始終體現著一種擔當的精神。這使他的作品不流于膚淺,并形成了自己可貴的藝術品質。
本文圖片由李冬提供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