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澤東的故居在韶山沖,為許多人瞻仰。

在湘黔鐵路上增修向韶站至韶山站鐵路線,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。

從1966年8月18日到11月16日,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8次接見到京串連的全國各地的紅衛(wèi)兵、學生、教師和解放軍指戰(zhàn)員共1100萬人次。全國范圍內出現大串連的熱潮。

大串連,韶山當然成為熱點,每天都有數萬人進入韶山沖,千里迢迢地趕赴韶山瞻仰毛澤東的故居。新修過的湘潭到韶山的公路顯得過于狹窄,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參觀“紅太陽升起的地方”的迫切需要,亟需修筑一條鐵路來解決這一問題。

1966年10月,長沙鐵道學院的紅衛(wèi)兵首先提出修建韶山鐵路的倡儀!度嗣袢請蟆、《解放軍報》爭相登載,全國上下反應熱烈。

但是,修建韶山鐵路要花去一筆巨額投資,對此,湖南省委狀態(tài)凝重。而紅衛(wèi)兵卻認為:韶山是毛主席的故鄉(xiāng),是革命圣地,為參觀韶山學習毛澤東思想提供便利條件。鐵路非修不可。

11月13日,長沙鐵道學院、湖南省交通廳規(guī)劃設計院、地鐵局及蘭州鐵一中職工、紅衛(wèi)兵共100余人,組成“韶山鐵路勘測尖兵連”,開赴工地進行勘測設計。

12月5日,鐵道部發(fā)出關于安排修建韶山鐵路支線的意見,決定由鐵道部投資。

12月31日,湖南省交通廳、廣州鐵路局、鐵道部第四設計院,長沙鐵道學院等單位組成“湖南省韶山鐵路工程指揮部”,擔負韶山鐵路工程的領導工作。

1967年初,鐵道部和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正式決定修建韶山鐵路。1月22日,“湖南省韶山鐵路工程指揮部”被奪權,改名“湖南省韶山鐵路革命生產委員會”(后仍改稱湖南省韶山鐵路工程指揮部)。韶山鐵路在尚未決定工程總概算,許多機具、材料沒有到位,就在一片熱情與關注之中倉促上馬了。

韶山鐵路從籌建到修通不到一年就完成了任務。鐵路從1967年初設計、動工,到同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。它從京廣線上的長沙站出發(fā)南下,經大托鋪、易家灣、田心至株洲站,然后折向西與湘黔線連接,經湘潭、姜畬至向韶站,再向西北,即達韶山站。全線長約130公里,由于京廣線和湘黔線早已通車,實際興修的鐵路新段僅是從向韶站到韶山站21.4公里。

韶山鐵路雖然只有20多公里,卻有數以萬計的筑路大軍日夜奮戰(zhàn),自始自終,得到全國各地的支援。參加修建韶山鐵路的人員有鐵道部所屬鐵路施工隊、解放軍駐湘部隊指戰(zhàn)員、長沙、湘潭、湘鄉(xiāng)、寧鄉(xiāng)的農民、串連到韶山的全國各地的各界人士。韶山鐵路器材則來自全國各地!”本、天津、上海、河北、遼寧、四川、湖北、江西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南各盛市、自治區(qū)的近200家企業(yè)晝夜加班,趕造出韶山鐵路所需器材。在當時的背景下,修建韶山鐵路完全是當做頭等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完成。

與此同時,在韶山站還完成了一座高達6米的巨大毛澤東塑像。1967年12月13日,韶山鐵路竣工在即,湖南省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向中央文革及周恩來遞交了一份《關于慶祝毛主席塑像落成、韶山鐵路通車向中央的請示報告》,把通車典禮定在毛澤東生日12月26日。因毛澤東反對,慶典日改為12月28日。這一天,有10萬人參加毛澤東塑像落成和韶山鐵路建成通車慶典。《人民日報》、《湖南日報》均以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了此次慶祝活動。《湖南日報》以“毛澤東塑像巍然屹立韶山,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建成紅色鐵路”為題,稱長沙至韶山鐵路通車是“全國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的大喜事”!皩迅嗟母锩嗣襁\送到紅太陽升起的地方,從這里受到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的哺育,汲取無窮盡的革命力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