肇東站名稱變更趣事
濱洲線肇東站始建于1901年,老站舍為俄式建筑風格。站名曾有蒙古站、滿溝站等稱謂,站名變更背后的故事耐人尋味。
據史料記載,中東鐵路修建時,中俄雙方約定,鐵路所經地域站名應以原地名站名為主,如當地地名不妥,站名則由中東鐵路當局命名。肇東古地名為寡婦營子,因此地名不雅,沒有啟用。當時,這里是蒙古郭爾羅斯后旗牧地,每年都有牧民在此游牧。于是,中東鐵路當局將車站命名為蒙古站。由于俄國人講漢語吐字不容易準確、語速又快,中國人把蒙古站聽為滿溝站。說來也巧合,這里地勢低洼,排水不暢,每遇大雨積水皆溝滿壕平,出于巧合,蒙古站被誤傳為滿溝站,且流傳了下來。
中東鐵路修建以前,這里土壤含堿量高,多為不毛之地,居民寥寥無幾,鐵路完工后,在鐵路東側建兩座磚木結構的房屋,供俄國鐵路職工居祝1900年以后,大量闖關東者涌入,墾荒建屯。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后,這里人口劇增,火車運量不斷增加。車站附近出現了貨棧、旅店、修理等行業(yè),逐步形成集鎮(zhèn),日益興旺起來。
1906年2月,肇州直隸廳于昌五城設立分防,因東清鐵路貫通滿溝地域,交通便利,商賈云集,故在滿溝設立分防。因滿溝位于肇州的東部,故取名肇東分防,后被人們稱為肇東。1945年8月日本投降,肇東解放。同年11月,肇東縣人民政府成立,車站隨之更名肇東站,并沿用至今。
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筆者曾在肇東站工作10年,對車站的俄式站舍頗為熟悉。站舍長約45米、寬約9米,占地面積405平方米。從外邊看,建筑只有一層,而實際內部東側是兩層,內藏一個閣樓。建筑有地下室,面積是站舍面積的1/2,內設職工宿舍。
在筆者的記憶中,墻上掛有一個溫度計,高約1米,寬約20厘米,水銀玻璃管拇指般粗,上面有黑色的刻度和俄文字母,刻度板呈銀灰色。因行車與氣候密切相關,中東鐵路沿線沒有氣象站,因此車站職工可通過溫度計了解當天氣溫。
車站地處鹽堿地,淺水井的井水苦澀難喝。站前有一口中東鐵路時期挖的深井,井水水質清澈甘甜,站區(qū)居民成群結隊到此打水。1980年,車站自來水開始供水,站區(qū)居民喝井水成為記憶。
2012年10月23日,由于修建哈齊客運專線的需要,肇東站百年老站舍整體后移,有幸被保留下來的老站舍成為哈齊高鐵沿線的一大景觀。
免責聲明: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
鐵路資訊
- 農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:09
- 這一年,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:09
- 京張“四電”通過初驗08:08
- 鐵路新裝備拉動“公轉鐵”08:07
- 推進安全生產整治有新招08:06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場。